Author Archives: xiaotuo

喜马拉雅山上的猴子

先讲一个故事: 从前,喜马拉雅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庄里,来了一个骗子。他看上了村里世代相传的一件宝物,于是就跟村民说,他愿意用他的“点金术”来跟那件宝物作交换。“点金术”很简单,只要闭上眼睛默念他所传授的咒语,就能把石头变成金子——不过有个禁忌:念咒语时不能想着喜马拉雅山上的猴子。村民们很纯很天真,答应了骗子的条件,甚至没让骗子当场示范一把就放他走了。村民每天都在念咒语,渴望点石成金,但都没有成功。但是他们都没有怪骗子,因为他们都承认,自己在念咒语的时候,都有想过喜马拉雅山上的猴子。   这个故事有多种解读。你可以说,人们越想忘记的事情就记得越清楚,然后往下就可以写成一篇对初恋纠结的回忆;你也可以说,生活如此美好人们不该如此执着,抓不住的就放手吧,放那只可恶的猴子走,让心灵自由…… 我读到这个故事,想到的是:人的心理真是微妙。   记得我小时侯经常在思索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会眨眼、呼吸、睡觉、吞口水?人的生理系统是如此微妙。这些动作我完全注意不到,可是它完成得如此之好,简直是妙到毫颠。而且你不能想它——当你集中精神想着自己下一秒要眨眼,你真的会不停地眨眼;当你想着你该吞口水了,你会发现你的唾液会分泌得格外旺盛。

互联网没有毒化我们的大脑

英文版书名叫:The Shallows: what the internet is doing to our brains. 其中没有一个单词有”毒化“的意思,中文版翻译成”毒化“,可能是基于书本的内容考虑,但我却认为是有偏差的。 书中作者的大部分观点都是来自于各种学术研究,引用的内容很多,作者自身的想法较少。而章节和内容的安排相对于”毒化“这个主题来说,显得不够坚定。很多例子的列举,感觉更说明互联网没有毒化我们的大脑,或者说,这种所谓的毒化也是不可避免的。譬如第三章讲古希腊的文明传播主要是靠演讲、口述的,因此辩论成为当时的主题;希腊字母的出现,使众多贤人的智慧通过纸张得以传播。技术发展的最大效益,在于抚平了我们每个人的差异,使文明惠及每个个体。相比之下,书中反复强调的苏格拉底因文字的出现而产生的对人类记忆力的担忧,是多么的无足重轻。 技术在进步,人类在进步,互联网发展的趋势不可改变,人工智能将来也必然会出现。即使这使人类的大脑出现改变,这种改变也是不可避免的。和资本主义一样,人类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在为自己挖一座坟墓“。作者作为一个人文学者敏感地认识到了这种趋势,企图为人类的智力作一次最后的呐喊。 宏观趋势不可逆转,微观的趋势值得注意。在我们这代人有限的生命中,兴许还无法看到非常发达的人工智能,而我们在技术发展趋势下保持足够的智力和注意力是有必要的。书中花大篇幅描述的我们在互联网时代注意力的涣散,是一个当前短期内每个使用互联网的人需要注意的现象。这也是这本书的唯一意义所在。但是,重申,这种注意力涣散将来也会用另外一种形式实现回归,而不会是抛弃互联网完全回归到书本时代。 技术不可逆转,我们的大脑将对技术作出改变。作者提出的只是技术快速发展过程中需要弥补的一个长尾,一个将来会弥补的死角。适应潮流,这是进步的唯一路径,即使它通向毁灭。有朝一日我们回头望去重读此书,将会发现这是一种愚昧的认识,一种无力的抵抗,和对人性无奈的预言。

告白

1、首先赞画面和音乐。大量慢镜头减轻了画面的血腥感,但是增加了时间倒数式的压抑感,也延长了角色的感情渲染。配乐轻快不沉重,描述小直在家颓废那段甚至用了搞怪的音效。清澈的画面和配乐貌似表面上与杀人情节格格不入,但其实很符合日本人对自杀和杀人的唯美想象;于这部电影来讲,也是导演希望观众避免产生对凶手和杀人情节的本能厌恶,引导观众客观分析悲剧背后的社会原因。 2、叙事结构。电影采用了第一人称,偶尔也切换到第三人称,森口老师、美月、小直妈妈、修哉、小直依次“告白”。同样,叙事结构也是为了引导观众跳出事件本身。这份客观的塑造花费了导演的许多心思(以致于海报都设计为面无表情的松隆子),而从结果上来看是很成功的。影片中虽然悲剧不断发生,可讽刺的是,每件杀人事件的动机都是爱。我们见了他们“告白”,仿佛也真的聆听了他们的心声,见证了他们的困境,因而不再苛责引发悲剧的个人。可以想象,如果叙事结构不是由“告白”串联,而是只使用第三人称,他们杀人动机里的“爱”或许在我们看来就成了杀人的借口,观众在感情很难原谅这些角色。 3、说到内容,电影揭示了日本的许多社会问题,艾滋、单亲家庭、父母离异、药品流通、自杀宣传等等。而且尽管有积极向上的维特老师,尽管森口老师收到了小孩的玫瑰,影片最后还是没有给出一条出路;末了森口老师还故弄玄虚地说了一句“开玩笑的”,抹杀掉最后一丝光明,压抑得不行。由画面、音乐、叙事结构铺垫的客观此时发挥了作用,影片为这些困境里的角色找到了社会理由:少年保护法和媒体。既然这些角色都没有错,都是为了爱,影片的中心思想就是少年保护法和媒体促成了这些事件的发生和无解;而我们只有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改革,才能避免同类问题的发生。其实即使没有这个社会主题,影片本身的循环杀人和复仇情节也足够炫目,可导演(或者说原著小说的作家)并没有满足于此,而选择落笔于社会问题,并成功构造了一份客观,显得胸怀和格局更大。 综上,神作,强推。

长尾的伦理

刚读完一本书,叫《长尾理论》。今天读这本书,稍显过时,以至于作者已经出了一本《长尾理论2.0》。书自2006年出版,于当时看来还有一定的前瞻性,而到2011年的今天,长尾的应用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众多小市场汇聚成可与主流大市场相匹敌的市场能量”,这就是长尾。长尾的各种例子不再罗列,倒是书中提到的两个伦理上的问题值得深究:   (1)“长尾中满是垃圾?” 长尾为我们提供了个性化的定制服务,使得我们不再盲从于广告商推荐的所谓“热门产品”。但是热门能够流行,终究也是有其群众基础的。相对应的,长尾之所以为长尾,除了不能得到大范围群体的钟爱以外,也许长尾本身就是充满糟粕的。 很显然,作者对其也不能给予肯定的答复。但作者对长尾的支持是鲜明的。在书中,作者对长尾中的垃圾给予了两种解决办法: 黑天鹅,和,事后过滤制。

免费

免费已经成为当今互联网企业的范式。尤其在中国,我们可以列出很多因免费而获得商业成功的企业。譬如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三个大佬“BAT”(Baidu, Alibaba, Tencent),其发家史均与“免费”密切相关。百度向公众免费提供搜索服务,再通过搜索竞价排名和广告联盟获取收入,免费搜索导入的流量构成了它目前400多亿市值的基础;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用免费赶走了先进入中国市场、可每次网上购物都需要支付一定交易费用的eBay,独占了电子商务C2C市场;腾讯的免费即时通讯工具覆盖了中国每一个网络用户,而后通过QQ增值服务获得收入,进而拓展至游戏、电子商务等领域。 免费正逐渐成为企业在各垂直细分行业的创新工具。巨人的免费网游使得当年《征途》大热、巨人集团成功上市,360因免费杀毒服务占据了电脑杀毒市场的龙头。不仅是互联网企业,连实体运营企业也在尝试免费。前段时间在校内上很流行的一个帖子是关于“85C如何击败星巴克”,大致意思是85C提供质量相当但价格更便宜的咖啡、同时吸引顾客更多地去消费店里的面包和点心。咖啡盈利很薄,但吸引了人流,卖出了更多利润更高的面包。这其实也是免费盈利模式中“用收费补贴免费”的一种。几乎所有需要人流、声望、关注度等的行业都可以复制这个模式。而这一模式的好处在于它可以让创业者回归到创业的本质,即首先做出一个有实质帮助的产品或推出一项有吸引力的服务,再去考虑如何实现盈利。像铁血网,10年以来一直都只是一个业务军事爱好者的论坛,最近开始在网上卖航母模型、迷彩服等军事周边;由于前期培育了大批忠实拥趸,电子商务推出以后大火,已经获得了天使投资。

Rework

最近在看一本书,叫Rework,中文名字叫《重来》。书的副标题是change the way you work forever(“更为简单有效的商业思维”)。书由一家小型软件公司的创业者写就,讲述的是创业企业在各个发展阶段中应该具有的创新思维。 这本书号称是互联网创业者的必读书籍。书中充斥着许多与传统思维背道而驰的想法,朴素而有效。节选其中一个典型片段: “……For example, let’s say you think a task can be done in two hours. But four hours into it, you’re still only a quarter of the way done. The natural instinct is to think, ‘But I can’t give up now, I’ve already spent four hours on this!’